设备维修中心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1、2017 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设备维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内部风险,主要是安全风险和内控风险。
1。安全管理:2017年,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动态防控”的安全管理方针。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下发安全一号文件、落实保障责任五号文件、成立安全委员会六号文件、安全台帐七号文件、强化安全管理二十一号文件等文件,不断巩固安全管理体系;围绕维修站质量标准化,完善班组定点管理,突出精细化,安全文明生产迈上新台阶;严格落实隐患排查制度,加强每月三查、动态检查工作,共排查整改隐患629项。结合“党员干部每周一课”活动,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建立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常态化机制,开展安全形势通报13次,开展91小时的安全知识、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系列培训,不断提高团队自我管理能力;设立专职安全员2名,兼职安全员3名,全面落实动态监管安全作业流程监控机制,向中心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达三项违规查处指标,保证每天有专人巡查现场;落实安全联保互保机制,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联保互保责任书》;全面落实“夏季三防”、“冬季三防”措施,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强化。
2。内控管理方面:每年修订完善21项内控管理制度,涵盖安全、考核、分配、结算、物资、计划、质量、设备、运输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流程;要狠抓流程管理和票据管理,将业务落实到流程中,将流程落实到人身上。所有业务都要有据可查,有票可依,用票进行生产和结算;进行一次设备检查和盘点,确保账目相符,实行设备档案管理,防止丢失;对全员实行计件制,每5日核定一次,制定完善370件以上定额,推动计件考核向全员普及;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做好定点管理,加强采购,减少材料消耗,特别是对大型租赁设备的维护保养,将材料消耗核算到单台设备。
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心未发生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不存在财务、工资分配、计件考核、物资验收等内控失控风险以及采购等,维护中心健康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企业重大风险管理。
2017年,中心不存在重大管理风险。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情况。
1。特殊风险管理情况
(一)资产损失风险:中心加强缺件、资产损失风险防控。年初专门安排资产盘点,确保账目一致。同时,加强资产台账管理,针对新增资产和报废资产。 、租赁资产等严格实行内控表格化管理,确保账内资产清晰、完整。年终组织资产清查,了解资产使用状况,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对于煤矿租赁返还的设备,必须进行验收进厂。对租赁返还的缺件设备,严格执行原价补偿,提高煤矿、中心资产管理水平。
(2)维修质量风险:一是强监管:对维修过程实施监管,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把控维修措施和标准;加大工厂验收力度,所有工厂设备必须验收,未验收不进行计件结算。与工资挂钩。二是强化考核:落实维修质量队伍终身责任制和维修人员责任制,启动与考核挂钩的质量问题回查奖惩机制。三是强培训:培训《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规范》、《机电设备检修技术标准》600余人。通过上述措施,集中检修设备质量稳步提高,保障了煤矿安全。
2。 2018年风险评估工作
(一)公司2018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1。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安全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加大三违处罚力度,提高安全执行力,确保令必须遵守、禁止必须禁止,提高全员参与能力安全,监督安全,管理安全。加强风险源识别,充分发挥风险源识别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巩固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推动风险预控在中心落地生根。
二是提高班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安全到一线,大力开展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活动及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加大班子领导能力管理,提拔智者,提庸者,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坚持“每3个”自查制度,扩大隐患排查力度。所有管理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梳理、覆盖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
四是加强动态检查,坚持领导干部值班制度、作业现场安全员和领导双重检查机制,做好作业过程管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进一步提高维修质量
围绕技能培训、流程管理、质量考核做文章:
(1)以技能技术培训(计划40小时)作为提高维修质量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标准,解决质量提升问题。技术瓶颈。
(2)实行过程管理,通过租回验收、维修现场检查、建立维修档案、联合验收等整个质量过程的管理,发挥各环节在提高质量方面的作用、执行质量章程、质量跟踪回查等机制。
(三)把质量考核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若出现质量问题,严格启动查处排查机制,查找原因,并向团队和租家落实。
3。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约束力,按章程、按规定、按程序办事,充分发挥各岗位的监督和把关作用,全力避免内部管理失控风险。
4。加大租赁设备管理力度,确定设备管理人员流动巡检标准,深入地下,了解租赁动态,确保租赁设备齐全、完好。加大设备配置力度,减少外购设备,淘汰落后设备和报废资产。
5。在加快主力制造新业务发展的同时,着力防控新业务带来的新风险,提前谋划,加强新业务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确保新业务安全发展。
(2)风险评估状况。
中心通过全员参与、关键人员访谈、邀请外部专家评估等方式对各业务范围进行风险评估。经分析评估,中心存在四大风险因素:
一、资管风险:
第二是产品质量风险:
三是新业务价格风险(损失):
四是新业务拓展风险:
相应的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见附录2-6。
(三)2018年公司主要风险较2017年变化及原因。
中心2018年重大风险和2017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是2017年新开展的金刚网织造业务,经过半年多的运营,价格风险已经显现,会对现有的业务造成影响。 2018年业务及新业务开展业务提前指出需要关注的风险点。第二,2018年我们将推出新的锚杆生产业务,因为是新业务,所以需要特别关注质量安全带来的新风险。
3。关于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无。
附件2-1
2017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表
序列号 | 工作计划 | 实际完成情况 | 未完成的原因及纠正措施 |
1 | 安全系统 | 建立安全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隐患排查整改体系、流程监管体系,完善操作流程,提高质量标准化、人员排查培训、安全警示教育、党员管理安全工作制度确保中心安全稳定生产。 | |
2 |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 完善修订内控管理制度21项,实现业务流程化、表格化管理 | |
3 | 资产管理 | 对中心管理的资产进行一次盘点、核对,并对所有资产进行建账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无资产流失。 | |
4 | 素材库验证 | 每月两次、一次对物料仓库进行检查,严格执行仓库出库制度,中心与仓库分别建立台账,确保物料、物品一致。 |
附件2-2
2017年度重大风险管理状况表
前言 号 | 年报评估重大风险 | 采用的管理策略 和解决方案 | 监督检查和 立即改善状况 | 是否发生 | 影响程度 |
1 | 无 |
附录2-3
2017年度重大风险事件表
序列号 | 重大风险事件名称 | 事件简述 | 原因 | 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 采取的控制措施 | 活动进度 情况 | 后续计划及措施 | 预估解决方案 时间 |
1 | 无 |
附录2-6
2018年公司主要风险表
序列号 | 主要风险名称 | 风险类别 | 风险来源 | 风险原因 | 风险的可能性 | 风险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 | 风险管理策略 | 风险解决方案 | 预警指标 | 责任部门 | 及时性 |
1 | 资产管理风险 | 一般风险 | 资产损失 | 监管不到位 | 低 | 造成企业资产减值及损失风险 | 低 | 加强资产收购、租赁归还的流程和表格管理,增加资产台账卡的盘点和核验,频率每年至少两次,并加强租赁资产的使用核查,跟踪使用状况,确保资产有账户在账。 | 出现风险案例 | 财务部及资产管理部 | 年 |
2 | 产品质量风险 | 一般风险 | 维修质量不合格 | 因技术能力不足,检验验收不严,维修质量不合格 | 一般 | 影响中心的竞争力,给用户带来生产安全隐患。 | 一般 | 一是持续提升员工技术能力;二是加强工厂验收管理;三是建立质量评估和调查机制。 | 风险事件发生次数 | 中心 | 年 |
3 | 新品价格风险 | 一般风险 | 原材料价格上涨 |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加工件成本增加,销售价格与成本倒挂,造成企业亏损。 | 一般 | 影响中心业务收入,加大中心业务损失。 | 一般 | 加强原材料价格跟踪。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下跌时,加强业务核算,及时调整价格,防止损失。 | 原材料涨价10% | 中心 | 年 |
4 | 新业务拓展风险 | 一般风险 | 安全管理风险 | 新业务的发展带来新的安全风险来源 | 一般 | 影响中心安全生产。 | 一般 | 加强新业务培训和操作流程管理,化解新业务风险。 | 隐患数量 | 中心 | 2018年第一季度 |
注:1、风险管理策略是指企业对各类重大风险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据此确定的相关管理策略
2。风险解决方案是指企业根据各项重大风险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危机管理)的现状,拟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
管理计划等,探索建立量化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
3。风险源要求针对产生风险的单位、项目、业务、管理活动等